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空军超勇海军摸鱼陆军弱鸡阿根廷究竟如何输掉马岛战争的

浏览次数:1 来源:火狐手机国际版官网 发布时间:2024-04-15 23:31:14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和英国为了争夺南大西洋上的岛屿马岛,展开激烈交锋。

  尽管阿根廷离马岛很近,且兵力强劲,但是最后却败给了大洋彼岸的英国,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

  马岛,是位于南大西洋的一个岛屿,分为东西两岛。从探险家们发现该岛开始,它的归属问题就一直存在争议。

  其实翻看史书不难发现,英国是最早发现这座岛屿的国家。早在1690年,英国的一艘名为“幸福号”的船只就到达了这里,并称呼这里为“福克兰群岛”。

  18世纪初,法国人也登上了该岛,又给了它一个法语名字:“马洛于内群岛”。

  1764年,法国航海家路易·安东·德布甘维尔首先在东岛上修建了定居地,命名为“路易斯港“。

  第二年,英国也不甘示弱,在西岛修建了“埃格蒙特港”,并还有必不可少的国旗,并宣称该岛归属于女王管理。

  1766年,号称海上霸主的西班牙称该岛归它所有。同年10月,法国将东岛卖给了西班牙。1770年,西岛上的英国也被西班牙赶走了。

  然而一年后,西班牙又和英国达成了协议,英国重回西岛驻守。但仅仅过了三年,英国以节省军费为由,从西岛撤离。

  1806年,西班牙被法国打败后,英国又悄悄回来了,趁机占领了原属于西班牙的属地,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却放弃了驻军。

  1810年,西班牙属地的人民发动了起义,有了自己的临时政府,时隔6年后,才终于宣布正式建国,也就是阿根廷。

  几年后,他瞄上了近在咫尺却又主权混乱的马岛,以曾是西班牙殖民地为由,宣布收回马岛。

  但霸道的英国不干啊,明明它最早发现并曾经占有过这里的不是吗?于是在1833年,女娲宫的护卫舰又完成了东岛的国旗标记。

  1948年,阿根廷重新向马岛附近海域增派海军力量,英国对此表达强烈不满。

  到了1964年,阿根廷一名飞行员在马岛登陆,并在此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而联合国也在事后决定要审议马岛问题。

  1965年,在联合国第一次召开了审议马岛问题的会议上,英国和阿根廷都认为这块领土应该属于自己。由于商议无果,联合国只能敦促双方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这一个问题。

  1971年,英国未解决马岛上居民的身份问题,同意将这些人并入阿根廷当中。

  眼看着即将有结果,却被人发现马岛南部海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资源,一时之间这里又成了香饽饽,双方开始争着抢着要这里,最后导致谈判中断。

  1980年,英阿谈判时提出,马岛的所有权可以给对方,但必须长期租借给英国。

  对于这样的要求,阿根廷当然也不愿意答应。最后,英国只能表示,可以由马岛居民决定该岛归谁所有。

  1982年2月,英国和阿根廷又一次举行了谈判,由于又没谈拢,阿根廷决定积极备战,将英国彻底从马岛赶出去。

  3月,阿根廷正式向马岛出兵,马岛战争就此爆发。那么,马岛战争的战况如何,谁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呢?

  从1690年英国发现马岛开始,马岛的归属权问题就一直颇具争议,直到1982年这样的一个问题还没解决。于是阿根廷决定通过战争的方式解决这一个问题。

  1982年3月,阿根廷决定向马岛出兵。一个月后,阿军攻击了驻守在马岛的英军,并取得了短暂的占领优势。

  英国在得知此消息后,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最后决定出兵。并于4月3日组建起了英军南大西洋特混舰队。

  4月5日,英军正式向马岛进发。4月12日,马岛的附近海域已经被封锁,阿根廷不得不减少对马岛的物资补给。

  为求突破,阿根廷军舰“尔格拉诺将军号”被英军击沉,从此阿根廷海军退回近海地区,而马岛地区只剩下了空军同英国作战。

  5月4日,阿根廷在海上发现了一艘英国的驱逐舰,随即派出了战斗机将它击沉。

  在英阿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联合国秘书长只能宣布无法调解。而英国也声明放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马岛争端,反而直接授权英军登陆马岛。

  5月20日,英军先头舰驶入了马岛的福克兰海峡。第二天,英军就在马岛的范宁角登陆,并消灭了阿根廷的监视哨,再建了一个登陆场。

  期间,英军自然也有感受到阿军的实力,尤其对方的空军,但英军也不是吃素的,用防空导弹和战机,堪堪和阿空军打了个平手。

  5月27日,在阿根廷空军攻势减弱的情况下,英军登陆部队决定兵分两路作战,既东进又南下。

  通过这样的方式,英军夺得了阿根廷的多个据点,切断了阿根廷在东西两岛之间的联系。

  6月2日,英军开始补给装备,对阿根廷军队发动总攻。同时为了瓦解阿根廷军队的士气,英国在6月3日专门向驻守的阿根廷军队投下了阿根廷守岛司令官的公开信,催促阿军早日投降。

  然而,这并没有挫伤阿根廷军队的士气,6月8日,英军在登陆马岛时,遭到阿空军的攻击,英方登陆舰”被击沉,53人丧生。

  为了报仇雪恨,6月13日英军步兵和伞兵在直升机的支援下,向阿根廷阵地发动了攻击。阿根廷陆军无心固守,在略作抵抗后,放弃了阵地,仓皇后撤。

  6月14日,英军直接将阿根廷军队团团围住,此时已无阵地的阿根廷军队彻底沦为了待宰的羔羊。

  阿根廷见自己大势已去,只可以通过无线电通讯的方式向英军提出谈判。之后,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而阿根廷的守岛司令也率部向英军投降。

  在这场战争中,英军在远程作战的情况下,战胜了地理位置更具优势的阿根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很多人认为,英国人是为了争一口气,维护日不落帝国的尊严,才会选择不计得失,跋山涉水和阿根廷一争高下。

  但实际上,除了面子这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英国国内,也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

  在战前,撒切尔夫人正因为在国内推行改革没取得预期效果失去了民众的公信力。

  1981年,因为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经济的不断衰退,英国国内出现了骚乱,而撒切尔夫人的地位也被不断削弱。到了年末,英国民众对撒切尔夫人执政的满意程度只有25%。

  1982年6月22日,参与马岛战争的阿根廷和英国正式公开宣布停火,而英国仍然保有对马岛的实际控制权。

  而马岛战争的胜利,使得撒切尔夫人一跃成为了民族英雄。民众也改变了对撒切尔夫人的看法,开始赞赏她在改革中取得成就。

  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巩固了她的地位,她的支持率也也由原本的25%上升至了44%,并且在1983年的总统竞选中成功联任。

  马岛战争之前,英国的经济并不景气,通货膨胀率更是高达21.9%。但马岛之战后,撒切尔夫人得以连任,而她的经济改革也得以在之后继续展开。

  1985年,撒切尔全面展开了私有化政策,减少了政府干预,使得企业得以在优胜劣汰的市场当中生存和发展,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同时为降低通货膨胀率,撒切尔还下令严控市场的货币数量,并且减少货币的发行量。

  通过这些措施,英国的经济重新恢复了生机。1988年,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到了4.4%,失业人口也下降到了200万以下。

  劳动生产率增长到了5.5%,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3%的增长。而这一切,不能离开马岛战争之后撒切尔政府的继续执政。

  2010年,英国的迪赛尔石油公司、罗克霍珀公司勘探表明,马岛上有着可开采的优质石油。此后,英国开始了在马岛海域的石油开采,并从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从二战之后,英国逐渐衰落,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此次马岛战争的胜利也让世界重新看到了英国的实力,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确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

  而马岛战争除了对英国有影响之外,对于阿根廷也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马岛战争推动了阿根廷走向民主化。

  马岛战争期间,阿根廷的政府声望严重下降,但其实在战争之前,阿根廷民众就对这届政府独裁统治十分不满。

  1976年,阿根廷军队发动政变,自此建立起了军人政权。军政府上台后,直接解散了议会,还停止实施宪法,并且限制政党活动。这些强制性措施使得人们反对军政府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

  面对人民的不满,军政府没有想过安抚民众,而是直接采用武力的方式人民的反抗。但是这样的打压反而使得人民的反抗运动更加的激烈。

  而在马岛战争失败后,民众对军政府的不满达到了顶峰,因此再一次掀起了反抗运动。

  这一次,军政府依旧没有吸取以往的教训,反而继续民众,但是这样的方式只会物极必反。

  后来,阿根廷内部的各个政党、工会还有企业领导人都展开了反抗军政府的活动,他们要求恢复民主选举,弄清马岛战争的责任、交出政权,并于1982年12月6日,发起了全国总罢工。

  自此之后,阿根廷宣布恢复民主化,建立临时政府,还在1983年10月重新举行了大选,并选出了新政府。

  可以说,阿根廷马岛战争的失败加速了军政府的垮台,推动了阿根廷的民主化发展。

  由于马岛战争的爆发,阿根廷原本低迷的经济发展形势变得更差劲,所以政府决定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减少国家干预,降低关税。

  虽然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阿根廷的经济状况。

  马岛战争对于参战的英国和阿根廷来说,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尤其是战败的阿根廷,其影响更为明显。

  反过来说,阿根廷之所以战败,其实和它的国家内部军政府的独裁统治,缺乏民主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上一篇:“85后”青年靠红薯种出一条产业链
下一篇:【48812】北方华创:公司可供给锂电池新式集流体卷绕PVD镀膜设备一起也供给浆料制备体系、真空搅拌机、涂布机等